Q138: 生產規劃
Q138-1 (91/12/26):「訂單生產」、「計畫性生產」:babybaby****@yahoo.com.tw
請問何謂「訂單生產」、「計畫性生產」? 我要看 回應內容
Q138-2 (92/3/11):「經濟生產量」、「自製與外包」:Mindy 黃 [mindyhua****@hotmail.com]
您好:請教
1. 關於經濟生產量所考慮之對立成本?
2. 設算發放外包或在廠內自行生產,對公司有利之成本考量之主要設算因素?
多謝您 !!! 我要看 回應內容
Q138-3 (94/5/22):主生產排程v.s.主生產規劃:vicky82****@yahoo.com.tw
最近看了一些書,有兩個名詞讓我有點搞不清楚,所以想請問一下這兩種的定義及區別,謝謝! 請問主生產排程及主生產規劃是同一個名詞嗎??如果不是,請問其定義各為何?區別為何??用途為何??謝謝!! 我要看 回應內容
編按:相關問題請參見
Q146: 採購流程之控管
Q166-1:有閒置產能下之特殊訂單
同學回應- 4: mac****@yahoo.com.tw(92/1/7) 我有發現一篇論文他有詳細的介紹,而且又提出另一新名詞;裝配式生產(CTO);供大家參考: 由於產品生產方式之改變,目前訂單式生產(BTO)及裝配式生產(CTO)的觀念已取代計畫式生產(BTS)的作業模式,使製造的產品規格及數量更符合市場需求進而降低庫存壓力。
*參考來源:周憲輝(民89),「發展以STEP為基礎之產品發展前階段環境以支援計畫性生產」,台科大碩士論文 陳專塗 92/1/ 8審校-------------------------------------------------- 同學回應- 3: 劉同學 [u850****@yahoo.com.tw](92/1/7) 這是依照企業不同的經營型態,衍生出的兩種生產模式,其實是從「顧客訂貨方式」的觀點來區分的。 【1】 計劃性生產(Make to Stock)又稱「存貨生產」,是在接到客戶訂單前,就已經完成產品的生產,在這種狀況下,企業必須事先預測需求量,通常產品重複生產的機率高。 1.方式:為供應市場需要,預先依某些規格生產產品,儲存於公司倉庫或中間商之倉庫,以便顧客訂購時能盡早供應,一般消費用品都是此類的生產模式。 2.特色: ・此方式著重需求預測,然後計畫生產,以使生產能與市場銷售相配合,因而稱之「計畫性生產」。 ・此模式下,産品在客戶訂單收到前已經被作好存入倉庫。 ・這種形態的生産對原料採購前置時間的考慮一般很少。通常,下了訂單後就可安排運送並知道到貨時間。 ・計畫生産型因生産的産品是爲未來訂單做準備的,採購交期相對縮短。 【2】 訂單生產(Make to Order)是在接到客戶訂單後才開始製造,國內工廠大多外銷,接到國外客戶訂單後開始生產,即是屬於訂單生產。有些工廠接單的產品會一再重複,有些工廠接單的產品則幾乎不會重複。 1.方式:是依照顧客訂單所載之特殊規格生產,適用於規格較不一致的工業用品,如工廠之生產設備機具。 2.特色: ・在此模式下,産品的生産是等收到客戶訂單之後才開始的。 ・訂單生產的廠商往往只需預測整個產品線上的需求,而不預測個別產品項目的需求。 ・此型態下,原料的採購占總交期時間相當大的比例。 ・此模型中,非加工所占時間較多,所需的交期較長。 *參考來源: ・易特首页->易特在线->教育培训->采购培训,第四章,交期管理 ・陳研次、沈金清(民91),「啟動ERP系統的引擎」,管理雜誌,第327期,2002年1月<哈佛企管網> ・高點管理學上課講義書(章節:生產管理) 陳專塗 92/1/ 7審校-------------------------------------------------- 同學回應-2: u850****@mail2.scu.edu.tw(92/1/6) 以計畫性生產為導向,就是說以大宗規格為主;而以訂單性生產為導向,即為小量多樣規格為主。 訂單生產(Build to Order, BTO),依照不同客戶所指定的不同樣式、規格…等,為其量身訂作滿足個人獨特需求的生產方式,主要的訂單產品規格為小量多樣化的性質。 而計畫性生產有別於訂單性生產,是根據企業組織本來的生產線一線到底的去設計產品的生產方式,主要的訂單產品為大宗規格的性質。 *參考來源:曹錫堯(民90),「成功的絲織人系列報導之三-如何成為生產高手」 ,絲織園地,第37期,90.7。 -------------------------------------------------- 同學回應-1: 林同學 [u850****@mail2.scu.edu.tw](92/1/5) 「計畫性生產」是產業避免產銷失調的一種方法,進而可提高市場競爭力,適用於許多產業,如高科技產業、製造業、農業等。因應加入WTO,現行台灣將其廣泛應用在農業上,以下以農業做說明: 蔬菜為民生重要必需品,短時期間消費需求相當固定,供需彈性小,常因些許供給量之變動,則造成價格大幅度的波動,故可屢見「菜金」、「菜土」的現象。加上本省天然氣候環境及耕作制度的影響,易發生產期集中,供需失衡,造成冬季生產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基本上,蔬菜價格的高低決定於供需,供過於求則價格下跌,供給不足則價格揚升。許氏(1992)指出台灣地區蔬菜價格具中度的不穩定性,不穩定之發生源自供給量變動的影響。設法從供給面來實施計畫生產,理論上被認為具穩定價格之功效。因此首先嘗試以集團栽培方式,透過班隊組織的運作、商議、協調,決定各班員種植面積、種類及種植日期等作業流程,作有效的計畫性生產。確實掌握生產班隊的栽培日期,面積多寡等,建立預警制度,適時協調各班員增減產,達到計畫性生產之目的,調節市場之供給量,平穩交易價格,俾能使生產之農民與消費者均蒙其利。 *參考來源: ・戴振洋、郭俊毅(民85),「大宗蔬菜集團栽培的示範推廣」 ,台中區農業專訊,第16期,85.9。 ・盧美君(民90),「唐菖蒲種球生產體系之研究」 ,農政與農情,第111期,90.9。 ・吳欽宗(民91),「旌宇企業─以Workflow ERP協助組織再造」,企業通,第37期,9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民90),「大蒜產業因應對策」,加入WTO農民宣導資料,90.11。 ・廖基富(民91),「燁隆採計畫性量產 惟 8月營收受惠漲價可回溫至20億元」,鉅亨網,91.8.20。 陳專塗 92/1/ 6審校同學回應-3:[912會三AAIS第10組](92.3.21) 關於經濟生產量所考慮之對立成本: 就製造業而言,每次生產之數量若能使製成品存貨之總攸關成本最低,即為最適當的生產量,稱為經濟生產量(EPQ)。而製造業製成品之攸關成本包括:生產成本、開工成本、持有成本、缺貨成本及品質成本。故經濟生產量的對立成本為以上所述之六個成本。
持有成本─泛指一切因持有商品存貨而發生之成本,亦稱為儲存成本。 *資料來源:林蕙真/李宗黎,成本與管理會計學新論,下冊 陳專塗 92/3/ 22審校-------------------------------------------------- 同學回應-2:[912會三AAIS第6組](92.3.20)
經濟生產量乍看之下,也許會讓人覺得是經濟領域的專有名詞,我也曾誤認是個體經濟學中討論的規模經濟之類的話題,不過倒是有最適生產量類似的想法,不過本題我還是把他視為會計學的問題。想法是曾經學過經濟訂購量這方面著眼,從經濟訂購量這個工具延伸到生產量。嚴格說來,經濟生產量應該不是會計上的專有名詞,只是EOQ的延伸應用罷了,是管理人員對生產數量控制的工具之一。
然後再把設算的數值做為決策的一種考量。若把決策成本當作是一總帳科目,EOQ可以應該算是在決策成本底下的明細帳之一吧。 關於經濟生產量所考慮之對立成本:
設算發放外包或在廠內自行生產,對公司有利之成本考慮之主要設算因素:
*資料來源: ・鄭丁旺等人,成本與管理會計,下冊,第二版,頁310-314,有適當例子 ・Carter and Usry, Cost Accounting, 12th, Ch10 ・Horngren,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10th, Ch20 陳專塗 92/3/ 22審校-------------------------------------------------- 同學回應-1:[912會三AAIS第10組](92.3.20) 有關企業資訊系統外包:
企業是否外包的決策考慮因素: ・與競爭者比較,企業MIS的績效 ・企業對IT需求期望與實際支援的差異情況(包括:對企業的支援、資訊品質,系統品質,人員品質,成本效益) ・IT未來需求的預測與容易度 ・企業的財務績效(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企業IT的成本效益 ・MIS的資源充分程度與素質 ・自製與外包的成本比較 ・企業對關鍵IT技術的創新及使用能力的需求程度與重要問題 陳專塗 92/3/ 22審校-------------------------------------------------- 提問者回應:(92/3/23) 謝謝您們的訊息!!! 同學回應-1:[932會三A AIS第 6 組](94/5/28) 我們找了很多資料,找不到主生產規劃這個名詞,所以應該只有生產規劃(PP)與主生產排程(MPS) ,故以下是針對生產規劃和主生產排程做定義。 一、生產規劃定義(production plan):衡量企業在財務及生產資訊等條件下,以滿足未來的訂單和銷售計劃為目標,規劃出不同生產時期的最佳產出率與存貨水準。生產規劃主要是根據產品(顧客)及銷售規劃(市場)的資訊來規劃企業各類產品群組。動態的產能負荷管理是生產規劃為了配合市場需求及滿足未來的客戶訂單。供應鏈管理(SCM)中,生產規劃是重要的開頭,長期而言,它與資源規劃、需求規劃及主生產排程規劃皆有相當密切的關聯。 二、主生產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生產排程是生產規劃中重要的一環,生產規劃安排了各種產品的生產計劃之後,接著便進入排程規劃,針對客戶的訂單,對各個產品群組進入生產並出貨,當訂單產生時,生產規劃的功能便會自動依每月預計的訂單數量產生本年度的主生產排程表。主生產排程包含期初存貨、用料清單、預計生產量、預計庫存量、計劃生產量、可訂購數量等。 生產規劃與主生產排程的區別: (一)生產規劃所規劃的對象是產品群組(如IBM PC組裝,HP PC組裝為不同PC組裝的產品群組),反之,主生產排程是以單一產品為對象。(如IBM thinkpad 380或thingpad 560分別為不同的產品)。 (二)主生產排程只是生產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因為是先預測銷售;而生產規劃會依據先前預測的銷售量來做主生產排程表,進而進行物料需求規劃。 (三)生產規劃是預先擬定在某特定時間內完成多少產量的過程,而其結果是由主生產排程表來執行。 *參考資料: ・王立志,1999.6,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P.117~137,滄海書局 ・Bowersox, D.J., and D.J. Closs, Logistical Management- The Inter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 McGraw-Hill, 1996. ・第六章 供應鏈管理系統之生產規劃與排程,實踐大學 陳專塗 94/6/ 2審校* 對本議題,我也有意見要表達! clift@scu.edu.tw(請註明問題代號) |